本报道基于对上海及苏州、杭州、宁波等周边12个城市的实地调研,采访48位企业家、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,结合2025年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,深度剖析以上海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生态圈建设现状与未来趋势

(主笔记者 李成 上海报道)上午8:00,苏州工业园区的智能制造企业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获取行业数据;10:30,杭州云栖小镇的算法工程师远程调试位于上海张江的AI训练平台;15:00,宁波舟山港的无人卡车接收来自上海洋山港的调度指令;19:00,南通的家纺企业通过上海MCN机构完成跨境直播。这些场景,正在重塑长三角的经济地理版图。
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:2025年上半年,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5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达38.6%;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.7%,对周边城市带动效应达1:4.3;长三角建成5G基站超120万个,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超50万家。"上海正在成为数字长三角的'超级大脑'。"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如此评价。
【三大数字产业集群】
1. 集成电路产业带
- 上海设计+苏州制造+合肥封测
- 产业链完整度达95%
- 年产值突破1.5万亿元
2. 生物医药创新圈
- 张江研发+杭州生产+南京临床
- 创新药获批数量占全国43%
阿拉爱上海 - 医疗器械出口增长156%
3. 人工智能应用高地
- 上海算法+无锡芯片+合肥量子
- 场景开放项目达387个
- 技术交易额突破800亿元
【四大协同创新平台】
1. 长三角数据交易中心
- 日均交易量超5万条
- 数据确权登记制度创新
- 跨境数据流动试点
上海喝茶群vx
2. 工业互联网协同平台
- 接入企业超30万家
- 产业链图谱动态更新
- 产能共享节约成本280亿元
3. 科技资源共享系统
- 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
- 仪器设备利用率提升至78%
- 联合实验室达156家
4. 人才流动服务网络
上海品茶论坛 - 专业技术资格互认
- 社保异地结算全覆盖
- 柔性引进院士87位
【数字治理一体化】
1. "一网通办"覆盖316项服务
2. 跨区域监管数据共享
3. 环境监测实时联动
4. 应急管理协同响应
当最后一组数据从长三角算力枢纽传输完毕,这个以上海为枢纽的数字经济共同体,仍在不断进化出新的可能。(全文约3920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