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访上海百年娱乐会所百乐门的兴衰历程,解读海派娱乐文化的时代变迁

上海夜网论坛
1933年圣诞夜,百乐门舞厅在静安寺路(今南京西路)盛大开业。这座"远东第一乐府"的弹簧舞池可容纳千人共舞,美国进口的空调设备在当时堪称奢华。"穿玻璃丝袜的舞女月入三百大洋,比大学教授还高。"92岁的老舞客陈先生回忆道。这种纸醉金迷的景象,成为老上海"十里洋场"的经典注脚。
改革开放后,百乐门历经多次转型。1990年代曾改为迪斯科广场,2002年恢复交谊舞功能,如今则融合了怀旧演出与餐饮服务。"我们保留了原版楼梯和彩绘玻璃。"现任经理指着Art Deco风格的装饰细节介绍。每周三的"白银时代"怀旧舞会,仍能吸引不少银发舞者重温青春。
文化学者指出,百乐门的变迁折射出上海娱乐文化的韧性。从爵士乐到迪斯科再到livehouse,这里始终是城市夜生活的风向标。其存续之道在于:既守护历史记忆,又不拒绝时代变革。
end
新上海龙凤419会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