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道通过实地探访上海与周边8个城市的关键连接点,解读国家战略下的区域协同发展密码,揭示超大城市辐射带动的新模式。


清晨6点05分,从昆山南站开往上海虹桥的G7213次列车上,会计师李雯正在审阅报表。这趟17分钟的高铁,每天运送着数千名这样的"双城通勤族"。2025年5月,《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》实施三周年评估报告显示,都市圈内日均人口流动量突破120万人次,较规划实施前增长83%。

【第一章 交通动脉重构】
记者在沪苏湖铁路建设现场看到,全长163.8公里的轨道已开始铺轨。这条预计2026年通车的大动脉,将使苏州吴江到上海虹桥的时间缩短至20分钟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国内首条跨省域轨道交通"沪嘉城际"开通首月,嘉兴南站周边房价环比上涨12%。交通委数据显示,都市圈内"30分钟通勤圈"覆盖率已达78%。

【第二章 产业协同图谱】
阿拉爱上海 在G60科创走廊松江段,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连接着苏州、嘉兴等地的562家制造企业。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:"长三角核心区产业配套半径已从2015年的150公里缩小至80公里。"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供应链地图显示,34%的一级供应商位于苏州、无锡两地。

【第三章 生态共治实践】
太浦河畔的联合监测站里,沪苏浙三地环保人员正在分析水质数据。这条流经三省的河道,通过建立"联合河长制",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从2018年的67%提升至96%。在淀山湖水域,上海青浦与苏州吴江共建的"蓝色珠链"生态工程,已恢复湿地面积23平方公里。

上海龙凤千花1314 【第四章 公共服务破壁】
在嘉兴市第一医院,上海瑞金医院专家正通过5G远程系统指导手术。医保结算数据显示,2024年上海参保人员在都市圈异地门诊直接结算达89万人次。教育领域同样突破显著,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昆山学校等17所跨区域合作学校陆续开学。

【第五章 文化认同构建】
朱家角古镇与苏州黎里联合推出的"水乡护照",半年售出15万本。上海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合作举办的"长三角文明特展",参观人次突破百万。哔哩哔哩数据显示,"都市圈生活"相关视频播放量年增长达340%。
上海水磨外卖工作室
【未来展望】
国家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司司长王曦指出:"上海大都市圈正在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中国方案。"随着《上海大都市圈协同立法条例》的制定,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协同立法机制即将落地。

(全文共计3921字,记者:吴晓峰 数据支持: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)